近日,中国广核集团华龙一号总设计师王鑫受邀做客该融媒体系列访谈,向观众讲述了我国自主三代百万千瓦级核电技术堆型华龙一号研发背后的故事。
王鑫迄今已有30多年核工程相关设计及研发工作经验。近些年,王鑫带领团队研发了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负责中广核华龙一号示范项目的工程设计,为我国核电走向自强领先贡献力量。
关键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
大学毕业后,王鑫带着对“两弹一星”精神的敬仰进入了核能行业,潜心学习,不断成长。他清楚地知道核工业对于一个国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希望能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我国和平利用核能的进程中发挥作用。
随着工作的深入,王鑫深入认识到独立自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性。“核相关的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核心管制技术,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才能够解决‘卡脖子’问题。”我国核电行业起步相对较晚,看到其他核电强国纷纷发展了自己的百万千瓦级三代核电技术,王鑫立志要迎头赶上。
华龙一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充分吸取了我国三十多年核电站建设、生产、运营的主要经验,借鉴了国际上先进压水堆的设计理念,立足于我国核电产业链的技术基础,是我国核工业几十年来经验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作为华龙一号总设计师,王鑫带头建立华龙一号“两级三层”技术决策体系,组织开展大量技术决策,华龙一号采用的是世界最高安全要求和最新技术标准,通过“纵深防御”和“多重冗余”的设计充分保障核电站在面对各种可能事故情况下的安全。
3摄氏度的差异,如何取舍?
严慎细实,是老一辈核工业人传承下来的优良工作作风,也是中广核深入践行的工作作风。王鑫说,“这也是我们守护核安全的文化根基,在华龙一号研发设计及工程建造过程中,我们始终以‘严慎细实’来要求自己,敬畏核安全、确保安全性”。对此,他给大家讲了团队工作中的一个细节。
在华龙一号主参数论证过程中,有一项是反应堆冷却剂平均温度选择,这也是压水堆核电站反应堆设计最关键的主参数之一。华龙一号在研发设计过程中,基于工程经验,初步选择了307摄氏度作为冷却剂平均温度进行论证。然而随着论证的深入,研发团队认为310摄氏度的平均温度有利于取得更好的经济性,但可能带来热工安全裕量的降低。虽然只有3摄氏度的差异,但如何取舍?
项目团队讨论激烈,技术意见差异较大。为了解决这一分歧,王鑫和团队开展了将近半年的分析论证。他们从安全性、经济性、设备自主化等多维度综合对比分析和敏感计算,反复权衡各种利弊和风险,最终敲定了采用310摄氏度的方案,并对可能的弊端和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最终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
为“走出去”技术输出做准备
华龙一号是与高铁齐名的国家名片,近年来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实现核电“走出去”,王鑫带领团队承担了最严苛的英国通用设计审查(GDA)和欧洲用户认证(EUR),针对诸多课题开展技术攻关。
提起为“走出去”做的准备,王鑫很有信心。第一“华龙一号从研发工作开始,就立足于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堆型。譬如研发过程中使用的计算软件,这些软件虽然国外已经有可以买来用的,但技术输出时可能面临知识产权障碍,我们就提前策划,安排了31款软件的自主研发工作。”
第二是华龙一号在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均衡。国际核电市场的竞争激烈,技术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是竞争能否胜出的关键。华龙一号技术安全性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经济性大幅优于国际其他堆型,王鑫认为这是我们的核心优势。
第三点令王鑫感到欣慰和自豪的是,我国核电产业链的比较优势。他说,我国核电经过30年发展,核电规模和全产业链能力都有了跨越式提升,国内成熟的装备制造体系和产能优势,为华龙一号的经济性提供了保障,降低了风险。
共同构建清洁低碳 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在节目中,王鑫特别提到了华龙一号的环境效益。他表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为华龙一号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核电作为一种安全清洁的能源,其碳减排效应显著。华龙一号单机功率120万千瓦,以两台华龙一号机组为例,与同等容量燃煤火电厂相比,每年可以减少煤炭消耗600万吨标煤,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1700万吨,减少产生酸雨的氮氧化物及二氧化硫排放累计约15万吨,减排效应相当于造林面积4.6万公顷。“在欧美发达国家中,核能在电力供应中占比是很高的,我们国家核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也有利于帮助降低二氧化碳的长期排放增速。”
王鑫说,以华龙一号为代表的先进核电技术特别适合与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联合运行,形成互补,共同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核电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比越高越有利于整个电网系统的安全,越有利于电网对风光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大比例消纳。”
在节目最后,王鑫对现场的年轻一代们充满期望地说道:“我们国家的能源需求很旺盛,核电的能量密度大、电力供应稳定的特征,决定了华龙一号必然是未来我国减排的主力能源之一,会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希望各位同学能够加入进来,为我国核能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共同谱写我们的核电强国梦。”